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枸杞泡水酸苦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枸杞泡水酸苦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中医里五味入五脏,味道应该不止五种吧?
中医的五味是按五行归类的,即金水木火土。五脏也是按五行划分的。即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。五味对应五脏,也对应自然界的初夏秋冬四季土。如春天为木对应肝脏,木旺肝旺,酸入肝,加重了肝旺,五行相生相克的平衡打破。木克土,脾土受伤。不思饮食。所以,食疗也好,中药也好,一定要辩五味,按季节辩证论治,从根源调起。
这里的“五味”不单纯指的老百姓说的“味道”,更多的是食物或者药材的特性归类。五味即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,合于五脏就是:酸味入肝、苦味入心、辛味入肺、甘味入脾、咸味入肾。
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,一个动态的平衡,各脏腑相互制约和影响作用,以平为期。如果饮食偏嗜,五味作用于人体太过或不及,就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偏盛偏衰,打破机体平衡,也就导致疾病的产生了。
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味过于酸,肝气以津,脾气乃绝;味过于咸,大骨气劳,短肌,心气抑;味过于甘,心气喘满,色黑,肾气不衡;味过于苦,脾气不濡,胃气乃厚;味过于辛,筋脉泪弛,精神乃央。”也就是告诉大家饮食有度,不能偏废,五脏的资生依赖于五味,但是某一味偏盛就会打破平衡、伤害脏腑。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。
不要用现代精细科学来衡量中医,在远古时代,古人以具人体自身的功能建立了一个基本性的五味模型,是***都可以稍加学习就可以操作的。这就像现代科学做了一个科普一样,一般人不用搞懂很多专业术语就可以实际操作,并且很容易见疗效。这比现代医学太过细分,对民众而言是有好处的。
再说,中国人的五行,世间万物起止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。但是,古人厉害的就是可以将众多物质依据一定的属性及作用类比到一起,组成一个系统,最终构建了一个中医学模型系统。造福了国人几千年。
所以,五味不止五味不是问题。关键是如此用药有实际疗效。
中医的五味“酸苦甘辛咸”与现实生活中所品尝到的味道是不一样的!中医的五味讲的是中药的性能!具体如下:
酸味:有收敛固涩、生津止泻、涩精止遗的功效,多用于肝气生发太过所到致的遗精、带下等,如乌梅、五味子、酸枣等。
苦味:有清热燥湿、泻下降逆的功效,用于热性体质或热证,如百合、莲子心等。
甘味:有补虚和中、健脾养胃、缓急止痛的功效,用于预防和治疗脾胃虚弱、气血不足等,多为补益类药物,如山药、大枣、甘蔗等。
辛味:有发散、行气或润养的功效,用于表证、气滞血淤、食欲不振等,如生姜、薄荷等。
咸味:具有泻下软坚、散结的作用,用于治疗肿瘤、便秘等,如海带、海藻、海蜇等。
所以,中医的五味是与中药的功能相匹配,而不是单单指味道!有些中药的味道与其五味是想匹配的,但是也有少部分是不匹配的!希望对你有帮助
中医里的五味,已不是我们现实饮食生活中直接感知的五种单纯味道。它是以食物的性质和作用,来确定食物性能理论中的五味,即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。《黄帝内经》云“五味入口,藏于胃肠,味有所藏,以养五气”。各类食物所含的物质不同,进入人体后各种成分和各脏腑的亲和力不同,对各脏腑的作用也不同。是为“酸入肝, 辛入肺,苦入心,咸入肾,甘入脾”。五脏的功能活动,有赖于五味的滋养,具体说就是“酸收、辛散、甘缓、苦坚、咸软”。饮食五味运用过程中,是有禁忌要求的,提出“肝病禁辛,心病禁咸,脾病禁酸,肾病禁甘,肺病禁苦”。所以要谨和五味,以平为期,不要偏嗜哪一种味道,以免被那种味道所伤。
2500多年前,在没有任何检测仪器和分析手段的情况下,中医的性味学说,能够把每种食物的性质、性能和功效都揭示出来,是对人类多么了不起的贡献!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枸杞泡水酸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枸杞泡水酸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